看个球:麦克托米奈的意甲最佳,博格巴的左前卫用法,对抗是足坛的主题

2025-05-25 10:19:00

来源:看个球

麦克托米奈在那不勒斯荣膺意甲最佳球员,成功助力球队夺得意甲冠军。他是本赛季从曼联转会到其他球队的几位球员之一,而这些球员的去向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格林伍德在法甲赢得了亚军,安东尼带领球队取得西甲第六的位置。甚至冬窗被租借到维拉的拉什福德、以及前往切尔西的桑乔,都有机会帮助各自球队杀入英超前六。显然,离开曼联的球员普遍能够在新的环境中获得比曼联更好的成绩,这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些大方向的核心问题,而是来重点聊聊麦克托米奈如何在意甲获得赛季最佳球员的荣誉,探讨他为何能够在那不勒斯闪耀一季,以及这一切对于曼联建队思路的启示。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麦克托米奈在场上的活动热点图。从图中可以看到,麦克托米奈在比赛中最频繁活动的区域集中在左后腰、左中场和禁区内。事实上,他在那不勒斯的主力位置,正是352战术体系中的左中场,和左边翼卫以及左前锋一起搭档。这样的角色和他在曼联时期,尤其是穆里尼奥执教下的博格巴位置有所相似。

令人惊讶的是,麦克托米奈在那不勒斯这个赛季的队内主力中锋正是卢卡库,而两人也是球队进球最多的球员。而在曼联效力时期,博格巴在穆里尼奥时代的队内主力中锋也是卢卡库。该赛季,博格巴在英超打进了13球,并送出了9次助攻,成为曼联队内最佳射手和助攻王,而卢卡库则以12球排在球队进球第二的位置。

这种巧合很有意思。孔蒂在那不勒斯对麦克托米奈的使用方式,和穆里尼奥在曼联时期对博格巴的使用方式有着某种相似之处。虽然两位球员在传球能力和脚法上存在明显差异,但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对抗。

在意甲赛季中,麦克托米奈的场均触球次数仅超过2%的中场球员,这也意味着他的触球频率非常低。他所提供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抗上。在禁区内,他的触球次数达到了3.23次,超越了94%的中场球员;接到后场长传的次数为4.11次,超过了89%的中场球员;而场均完成的争顶次数为2.01次,超过了92%的中场球员。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麦克托米奈的作用是通过中场对抗赢得球权,然后将球传给队友组织进攻,而他自己则通过跑动进入禁区,在卢卡库的牵制下作为第二排的进攻点来争取得分机会。因此,小麦克的场均射门次数也达到了2.34次,创下职业生涯新高,射门的平均距离为15.4米,排在职业生涯的第二高位置。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数据并不完全是小麦克在那不勒斯的“脱胎换骨”,其实在曼联的上赛季,他的进攻数据就已经与此非常接近。数据并不会说谎,这证明麦克托米奈的表现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只是在更适合他的环境中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足球比赛的核心永远集中在两个方面:跑动覆盖和对抗能力。回顾历史上穆里尼奥和瓜迪奥拉两大流派的争论,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一个强调无球跑动的极致,而另一个则将对抗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当今的很多球队,实际上都在努力找到这两个方面的平衡。

回到索尔斯克亚执教时期的曼联,弗雷德和麦克托米奈的双后腰组合帮助球队在英超成功跻身前四。这个组合的关键就在于对抗能力:弗雷德用左脚负责左路的对抗,而麦克托米奈则利用右脚在右路进行对抗和覆盖,拦截、抢断并为球队创造挡拆机会。而博格巴和马蒂奇的双高后腰配置则更多依赖于他们的控球和传球能力。

滕哈赫的第一个赛季虽然帮助曼联拿到英超前三,但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防守三角形的运作:瓦拉内、利马和卡塞米罗形成的防线保证了对抗能力的充分展现。利马负责左路的对抗强度,卡塞米罗则在右路提供对抗强度。

至于麦克托米奈在意甲的表现,有三个关键因素使得他能够大放异彩:首先,那不勒斯有球员能够控球并传出威胁球,这为小麦克提供了基础;其次,有人担任中锋位置牵制中后卫,这样麦克托米奈可以在卢卡库等人的帮助下找到进攻的机会;最后,有人在边路拉开了宽度,为麦克托米奈的发挥创造空间。例如那不勒斯的左翼卫,或者上赛季曼联的达洛特,都是为麦克托米奈的表现提供支持的角色。

简而言之,麦克托米奈的核心作用就是作为对抗的轴心,周围的队友则帮助他在进攻和防守中发挥作用。任何一支想要争四的球队,都必须找到一条具备对抗能力的中轴线来为阵容搭配提供支撑,而那不勒斯正是通过麦克托米奈在左前卫位置的对抗,取得了成功。那么,曼联又该如何借鉴这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