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18强赛中,中国队的表现并不理想,以3胜7负的战绩仅积累9分,最终位列小组第五位置,再度无缘世界杯正赛。由此,中国队再次经历了与世界杯正赛23年的错失。在韩国举办的东亚杯中,中国足球的命运依旧没有好转,面对以替补阵容出战的“韩国二队”,中国队显得力不从心,最终以0-3的比分落败。而后,中国香港队在同样的比赛中以1-6的大比分不敌“日本三队”。尽管日韩阵容中没有召入在欧洲足坛效力的球员,依然表现出强大的实力,年轻球员与替补们皆展现出了超过中国队的竞争力,尽管比分是0-3与1-6,但背后所传达的信息是显而易见的,足球确实是一个需要全民族共同参与的体育项目。
在中国队对抗韩国队的比赛中,全场都处于被动状态,中国队连一次准确的射门都没有,而对手不仅在控球率上占据上风,射门次数也远高于中国队。在面对对手的高压逼抢时,中国队的球员在拿球和传球上的困难可见一斑,整场比赛几乎都是在无奈地回传球。显而易见,中韩足球之间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韩国队进攻不断,利用高位逼抢以及灵活的传球、接球和转移,而中国队更像是在无目的地将球踢出,很多球员都不愿意积极参与逼抢,毕竟技术上的不足使得他们在拼抢中屡屡被对手轻易过掉。在比赛接近尾声时,中国队在0-3的劣势下几乎是在痛苦中挣扎,最终无奈地以0-3输给了韩国队,比赛的结束犹如为他们的失利画上了句号。
在接下来的中国香港队与日本队的较量中,场上的实力差距显得更加悬殊。虽然中国香港队阵中有不少中超联赛的球员,而日本队则并未召入在欧洲效力的球员,反而是选择了参与日本联赛的球员,其中不少面临世预赛资格的考验。不过,没想到的是,上半场比赛日本队就迅速取得了5-0的领先,表现出色的混血球员热尔曼-良更是独中四元。下半场日本队有所保留,仅进一球,而中国香港队也发挥出色打入一球,最终以1-6的比分接受了惨痛的失利。
毫无疑问,日韩足球在亚洲的地位依然遥不可及。在成功晋级世预赛的18强后,他们已经开始为明年的世界杯正赛做好准备,而在东亚杯的赛事中,他们则在考察各自阵容内的替补甚至是二线球员。相比之下,日韩足球的球队深度之厚实令人深思。实际上,韩国职业联赛和日本职业联赛的球员并不是他们最优秀的代表,真正出色的球员大多活跃于欧洲足坛。例如,韩国队的主力孙兴慜在英超热刺效力,日本队的主力三笘薫也在英超布莱顿,远藤航则效力于英超的利物浦。
如今,日韩足球已经能够排出一支全部由旅欧球员组成的首发阵容,未来甚至连替补也可能是旅欧的球员。而这一切的背后,源自于日韩成熟的青训体系以及高水平的国内联赛。根据统计数据,日本国内注册的足球运动员达到84.44万人,韩国也有大约35万的注册球员。而相较之下,国际足联在2024年的统计显示,中国的注册球员数量仅有8000余名。尽管中国拥有14亿庞大的人口,实际参与足球运动的人数在比例上却显得微不足道,反观日韩虽然人口相对较少,但踢球的人数量却相对较多,这使得他们在每个位置上都有更为丰富的选择。而对于中国足球而言,球员的选择空间却日益缩小。
在欧洲,德国的注册足球人口统计为185.2万,占其总人口的2.2%。其中,18岁以下的年轻球员大约有90万,注册教练的数量更是达到12.9万,俱乐部也多达2.07万家。或许,这就是足球真正的意义所在,体现了它作为一项国家级运动的广泛性与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