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国足以0-2不敌日本二队的比赛后,心头的怒火简直无以言表。输球并不可怕,但这样的失利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全场比赛下来,我们被对手彻底压制,几乎连一次像样的反击机会都没有。更让人失落的是,面对的居然不是对方的主力阵容,而我们却连一点还手的机会都未能抓住。
赛后,我在手机上看到不少热议,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如此水平,凭什么可以拿到500万的年薪?最近还出现了一则讽刺的新闻:某中超俱乐部为了留住一名年仅18岁的小将,直接给他签了5年的顶薪合同。年纪轻轻就能年入500万,这样的待遇,在任何行业都令人艳羡!而对比日本的球员,即便他们在J联赛拿不到百万年薪,踢出来的实力却依然能把我们压制得喘不过气来。这种差距,真的是只由金钱决定的吗?
谈到留洋,现实中却也有不少惨痛的教训。每次国足落败时,总有人呼吁把球员送往海外,但是结果呢?前国奥队长陈彬彬在日本J3联赛半年没上过一场;18岁的宁方泽租借到J3球队FC今治,也同样在冷板凳上待了半年;更有吴少聪,这位球员在土耳其和波兰的联赛里,辗转几支球队,两年半只踢了18场比赛。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我们现今的中国球员,不仅无法进入五大联赛,连亚洲三级联赛的舞台上都站不稳脚跟。
有专家曾指出,不要总想着一步登天去欧洲,首先把目标定在J联赛或K联赛,能在那里踢上比赛,已经是不错的开始。从高薪养懒汉的现象来看,现在中超的主力球员年薪动辄几百万,而年轻球员刚出道,就能轻易签下大合同。想想看,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突然就能获得常人一辈子都难以赚到的薪资,他们还有多少动力去拼命训练呢?
看看日本球员的训练视频,然后再看我们球员在场上游走的状态,答案是不是显而易见?有球迷直言:就让一群富翁在场上拼命,这要求确实有点儿过高了。容易获得的财富,谁还愿意辛苦付出呢?尽管有人反驳说,球员毕竟是“吃青春饭”的,得多赚点将来才有保障,但细想一下,医生、教师、工程师等职业又何尝不是专业工作?他们工作一辈子可能都挣不到运动员一年的薪水。此外,球员退役后是否就不能转型?作为教练、参与青训、进入校园等发展方向多着呢。关键在于心态——足球不过是个普通职业,凭什么一定要获得高得离谱的薪水?
显然,目前中超的薪资结构与实际水平已经脱节,亟需调整。有人提出将顶薪降至150万,我觉得这个数字都偏高。看看日韩联赛的薪资水平,才是真正合理的范畴。降薪与其说是对球员的惩罚,不如说是在建立一个更健康的职业环境。当踢球不再意味着暴富,真正热爱足球的人才能留下来;当收入与能力相挂钩,球员自然会努力提升自我。
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球员们拿着相对普通的薪水,却不断在进步。这是为何呢?因为他们将足球视为事业,而非单纯的赚钱工具。这种态度,正是中国足球所缺乏的。
最后,不禁要问:连日本三队都踢不过,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进行改革?每次失利后都是同样的套路:骂教练、骂球员、骂足协,骂完一切又回到原点。现在的问题明显:薪资虚高、留洋困难、青训不力。如果连这样的惨败都不能带来改变,中国足球真的没有希望了。这其中的问题,是时候认真对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