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场中超比赛里,河南队在客场点球大战时,遇到了特别有争议的判罚,这事儿一下子就引发了很多讨论。
事情出在河南队门将徐嘉敏扑救的时候。当时他用力把点球扑出去了,足球第一次落地正好压在门线上。当值裁判判定这个球无效,这可把球迷的讨论热情给点着了。大家争论的焦点就是,这个球到底该不该算得分。
要弄清楚这个判罚合不合理,得先明白点球大战和常规比赛规则上的关键区别。从比赛视频各个角度的回放能看到,皮球被门将扑出去后,第一次落地确实在门线上。按照国际足联点球大战的规则,这种情况判罚依据是皮球第一次落地有没有越过门线,也就是有没有得分。要是皮球第一次落地没完全越过门线,就说明门将扑救成功,进攻就结束了。而常规比赛是看皮球整体有没有完全过线,这和点球大战“一次性定胜负”的判罚逻辑不一样。
这个判罚没让球迷消气,有些人怀疑裁判判得准不准。毕竟皮球和门线接触就那么一瞬间,肉眼判断难免有误差。还有球迷把常规比赛规则用到点球大战里,觉得皮球压线就算得分,这种误解让比赛后的争议更大了。对于这个问题,参与过很多国际大赛执法的裁判专家李康在解说比赛时做了权威解释。他说,因为点球大战不允许补射,所以必须以门将第一次扑救后皮球落点来判罚,这和常规比赛规则完全不同。
虽然规则很清楚,但这一瞬间的判罚还是让很多观众讨论主裁判的技术能力。比赛速度那么快,底线裁判离得还不到一米,这视角观察最好了。可争议还是避免不了,尤其是这种很难判断的判罚。类似问题在国际五大联赛也经常有。很多人觉得,现在技术发展这么快,中超应该赶紧引进门线技术,用科技减少人为误差。光靠肉眼判断,不管裁判经验多丰富,总会有漏判或者争议。这个球的判罚结果,也给中超裁判体系发展提了个醒。
内容及图片来源于公共网络,如有问题和不当之处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