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终于在8月6日发布了裁判评议公告,正式承认了在中超第19轮青岛西海岸与河南队的比赛中,确实存在漏判点球的情况。那场比赛发生在8月2日,青岛西海岸在主场以2比1战胜了河南队。然而,比赛的第90分钟,青岛的6号球员在禁区内踢到河南队刘斌的腿,结果裁判没有判罚,VAR也未进行干预。对此,河南队球迷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足协的评议中明确指出,这是一次误判,但根据足球规则和先例,比赛结果无法更改。
首先回顾一下比赛的情况,青岛西海岸的表现相当不错。上半场,戴维森为青岛打破僵局,下半场,内尔松-卢斯再下一城。河南队凭借阿奇姆彭的进球扳回一分,但最终还是以1比2惜败。比赛中双方均有球员被红牌罚下,迈达纳被罚出场,比赛演变为十对十的局面。而第90分钟的争议发生在河南队的刘斌带球进入青岛禁区时,青岛6号球员伸腿犯规,直接把刘斌踢倒在地。这个动作在视频回放中十分明显,属于一次草率的犯规,显然破坏了河南队的得分机会,按照规则应该判给河南队点球,且可能伴随着黄牌。然而,主裁判邢琦并未吹罚,VAR裁判王竞也没有介入。赛后,河南俱乐部迅速提出申诉,附上了视频证据,认为这是一次破坏绝佳得分机会的犯规。经过评议组审议,几乎所有成员一致认为这是漏判,VAR理应进行干预。
那为何中国足协会专门发布评议承认错误呢?近年来,中超比赛中裁判争议不断,几乎每轮都会有球队抱怨判罚不公。为了提升公信力,足协设立了赛后评议机制,由专家组查看视频,投票得出结论。这次的评议也正是如此,评议组通过多角度的回放画面确认,青岛6号球员的腿部接触导致刘斌倒地,且犯规发生在禁区内,因此应该判点球。评议指出,这个明显的错误本应通过VAR进行纠正。但问题来了,尽管足协承认了漏判,比赛结果依旧没有改变,河南队因此损失了1分,积分榜上的位置也受到了影响。
这里就要涉及到足球的基本规则了。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IFAB)设定的《足球竞赛规则》明确指出,主裁判在场上的判罚是最终裁定,特别是涉及比赛结果的部分。规则第五条规定,裁判的现场决定不可被更改,即使事后证明判罚有误,结果也无法更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维护比赛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如果赛后经常纠正判罚错误,联赛的公平性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整个赛季的混乱。毕竟,足球比赛不像篮球或排球,能够暂停讨论,它强调的是即时性,每一次哨响,便是决定性的。
河南队在输掉比赛后,积分停留在保级区,而青岛西海岸则迎来了连续4轮不败,排名也上升至中游。如果点球判给河南队,他们或许能扳平比赛,拿到一分,对保级大有裨益。但规则就是如此,足协承认错误,至少展现了进步,表明他们没有回避问题。球迷们则希望,以后VAR能更加精准,裁判员的培训也应得到加强。足球的魅力正是来源于它的不确定性,尽管错判是比赛的一部分,但过多的错判则会破坏比赛的公平性。要让中超健康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裁判问题。
再说说青岛6号球员徐彬,这位2004年出生的湖南小伙儿,曾从恒大足校走出,2023年加盟青岛西海岸。事件中,他正是那个犯规的球员,伸腿踢到刘斌,导致后者摔倒。然而,赛后并没有对徐彬进行追加处罚,因为根据规则,除非是暴力行为,否则赛后不能对场上的判罚进行补充。这个规则体现了足球比赛中判决的严格性,场上的决定便是最终决定。徐彬的赛季表现还算不错,传球成功率达到了85%,并且抢断数据也相当可观,然而此次犯规事件让他背负了不少压力。
尽管足协的评议机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至少它让问题得到了公开。与过去中超频繁出现的“黑哨”相比,现如今的裁判判罚更具透明度。IFAB的规则全球统一,中超遵守这些规则,避免了特殊化的情况。事实上,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修改比赛结果的先例非常少,因为这其中的风险极大。毕竟,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裁判也是人,总会有失误,关键在于如何减少失误的发生。球迷们可以关注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VAR的正确率超过了95%,但那剩下的5%失误,依然能造成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