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疯了!爆砍48+9+3+1!比东契奇还猛!勇士真不该放弃交易他呀
25分钟,48分。
这不是2K里乱改属性的操作,是今年夏天国际赛场上真实发生的事。 劳里马尔卡宁,来自 芬兰,现在归属 犹他爵士,在欧洲杯热身赛里打出了一个标准的“谁还说我不是超巨”的表态局。
24投17中,三分13中7,外加9篮板3抢断1盖帽,芬兰105比62血洗比利时,赢了43分。
对,就是那个你在NBA可能都不太关注他出场时间的马尔卡宁。现在呢,全欧洲都得注意他。
东契奇?也在打,打得不怎么样。
几乎同一时间, 斯洛文尼亚对德国,卢卡出场24分钟, 11投5中,仅拿19分。三分6中3,罚球13中6。数据不算差,但和马尔卡宁那边一比,谁有点眼力劲都知道,这场他就是被压着打的。
斯洛文尼亚输给德国14分,东契奇的表情比失恋还难看。
问题来了。勇士后悔了吗?
去年夏天,马尔卡宁本来已经半只脚踏进了湾区。 金州勇士那时候正在琢磨补强,管理层一度看上了这位芬兰炮塔,但真要出手的时候, 乔纳森库明加、 穆迪,他们两个成了阻碍交易推进的“钉子户”。
舍不得。就硬生生没送出去。
结果呢?现在库明加留着,还是“情绪型球员”;穆迪还在板凳上等机会。马尔卡宁却在国际赛场打出“超巨级预告片”,让 勇士的操作看起来像个笑话。
这不是第一次国际赛场让人重新认知一些NBA球员了。
前几年 施罗德在NBA怎么漂都漂不出主角感,但一回到德国队,直接化身持球大杀器,把整个战术都串起来。国际赛场更讲规则、空间更紧凑、不靠节奏靠决断,这种环境下,某些球员反而像鱼得水。
马尔卡宁,显然就是这种人。
真正让人想拍桌子的,是马尔卡宁的成长曲线。
从当初在 公牛打打停停,到被送去 骑士当蓝领,后来到了爵士,才终于被当作战术核心重用。上赛季他在NBA场均 23.2分8.2篮板,投篮命中率49.9%,三分命中率39.9%。
这不是普通的空间型大前锋,这是能持球、能自主创造机会的得分手。而且最关键—— 才27岁。
所以问题不在于马尔卡宁突然爆发——他早就是这个水平。
问题在于 勇士放弃了他,放弃得太早,太轻率。
他们宁愿留住情绪不稳、打法尚未成熟的库明加,也不愿意换一个即插即用、攻防兼备的全能前锋。现在再想一想,如果当时赌对了,马尔卡宁现在穿的是金州的球衣,和库里、追梦、克莱搭档……这支勇士,还会被骂“养老院”?
你可以说国际比赛和NBA不能等量齐观——但马尔卡宁的状态摆在那儿,没人能装作没看见。
一场热身赛能打出这种级别的统治力,三分线外火力全开,场上完全不讲道理地得分方式……他不是运气好,是准备好了。
对比之下,东契奇的表现就显得格外“NBA依赖型”。当他脱离了小牛那一整套为他量身打造的体系,放在国际赛场,效率明显下滑。打德国那场,罚球13中6,连基本命中率都撑不住。
勇士错过了什么?一个能撑起进攻体系的人。
他们当时要的是谁?一个进攻端不稳定、防守端靠情绪驱动的年轻球员。结果留住的,是未成熟的希望,放走的,是即战力的现实。
交易窗口不是一直都开着的,真正能补强的机会,往往就一两次。去年夏天那一笔错过了,今年夏天的烂摊子就不是预算和选秀权能解决的。
这事儿回头看,没啥技术含量。
马尔卡宁能打,勇士又想赢球,偏偏在最该狠的时候心软了。
所以现在看到芬兰人把比利时投成筛子,只能拍大腿。管理层不心疼谁心疼?
这不是后悔,是自打脸。
马尔卡宁这一战,把自己打成了所有休赛期交易流言里的“最该提前锁定的真香股”。而勇士,只能在训练馆里继续观察库明加的投篮手型——你说讽刺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