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场对阵勒沃库森的比赛里,文森特·孔帕尼又一次把汤姆·比朔夫放在了左后卫的位置上。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上一轮打门兴格拉德巴赫,他就在那个位置上首发。连续两场硬仗,都让一个正经的中场球员去客串左后卫,孔帕尼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坦白讲,比朔夫加盟拜仁后的开局算不上顺利。不是说他表现不好,而是在他最熟悉的中场中路,拜仁的人才储备实在是太厚了,想从那里挤占稳定的出场时间,对任何一个年轻人来说都太难。从霍芬海M来的他,顶着天才中场的光环,结果却要在陌生的位置上竞争,这种落差感,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我跑了快十五年体育新闻,这种中场球员被教练“强行”改造成边后卫的故事,见过一些。有的就此一蹶不振,在反复的位置摇摆中迷失了自己;但有的,也确实开辟了职业生涯的新航道,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孔帕尼的这次尝试,至少从结果来看,是成功的。对勒沃库森上半场就三球领先,而且还是在哈里·凯恩这种绝对主力坐板凳的情况下,球队的运转丝毫没有因为轮换而生涩。比朔夫在左路的存在,显然没有成为那块短板。
德国媒体《Tz》也注意到了这点,评价他“完全知道该做什么”。这句评价其实挺有分量的。对于一个临时客串的球员,最大的考验不是你能不能送出多精妙的助攻,而是你是否会在防守端犯下致命错误,是否会因为位置感的缺失而拖累整个防守体系。从拜仁连续两场3-0零封对手来看,比朔夫在防守纪律性上的执行力,显然通过了孔帕尼的考核。他在霍芬海姆时就以多功能性著称,能打前腰也能拉边,或许这种对不同位置的适应力,是他骨子里就带的。
在过去五场德甲比赛中,比朔夫已经首发了三场。这个数据有点意思。它说明孔帕尼的用人选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在有计划地给他增加比赛负荷,并且是在一个能让他上场的位置。这对于一个刚转会来的年轻球员来说,比什么都重要。有球踢,才能谈未来。在欧冠赛场上,他不久前对阵布鲁日俱乐部时也替补上场了二十一分钟,虽然还没能迎来欧冠首发,但这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在走。

拜仁的球迷群体里,似乎也没什么人把他归为“失败引援”的行列。大家的反应更多是好奇和期待,想看看这个年轻人还能带来什么惊喜。这种耐心,在拜仁这种成绩压力巨大的俱乐部里,其实并不多见。可能也是因为球队本赛季的势头确实太猛了,给了教练和年轻球员更多的试错空间。
现在的问题是,这究竟是孔帕尼的权宜之计,还是一个长期的改造计划?我个人倾向于,这至少在短期内会成为一种常态。一个现代足球体系里的边后卫,承担的早已不只是防守任务,他们的内切、前插和参与中场组织的能力,越来越被看重。让一个中场球员来踢边后卫,某种程度上就是希望利用他的传控球优势,来丰富边路的战术变化。比朔夫的这次“转型”,看起来更像是顺应潮流。
当然,没人会觉得他未来就会彻底定死在左后卫这个位置上。他的天赋和技术特点,决定了他最终的目标还是应该回到中场。但眼下,通过在边路的稳定表现来赢得教练的信任,无疑是一条聪明的路径。职业足球有时候就是这么现实,你能不能上场,不完全取决于你在最擅长的位置上有多强,也取决于你在球队需要你的位置上能做出多大贡献。比朔夫显然明白了这一点,并且用行动做出了回应。至于他未来到底会成为一名顶级的全能中场,还是就此在边后卫位置上发光发热,谁知道呢?但至少,他为自己赢得了留在牌桌上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