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勇士队在25-26赛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库里步入37岁,虽然巴特勒的加入为球队带来了些许希望,但核心阵容的老化和西部日益激烈的竞争,令这支昔日的王朝之师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新赛季,勇士能否走出困境,关键取决于三大因素:库里的健康能否保持上赛季MVP级的表现,巴特勒与年轻球员的化学反应是否能超越预期,以及管理层是否能在交易截止日前填补内线的薄弱环节。西部的竞争压力极大,雷霆已是总冠军的有力竞争者,火箭和掘金也纷纷提升阵容,甚至连森林狼保持着原班人马。在新老豪强的夹击下,勇士的前路无疑是布满荆棘。这样的局面,勇士老板拉格布、总经理迈尔斯以及主教练科尔等高层负有重要责任。我们不得不再次回顾2019年勇士在选秀中犯下的错误:他们用榜眼签选择了怀斯曼,这一决定被后来的事实证明是一场史诗级的失误。
2019年,杜兰特因对勇士管理层续约态度不满,决定在休赛期通过先签后换加盟篮网,勇士的阵容深度也因此受到了削弱。而更糟糕的是,克莱·汤普森因十字韧带撕裂赛季报销,库里也因左手骨折仅出场5场,缺席了大部分比赛。在核心球员全数伤停的情况下,勇士选择放弃赛季,最终以联盟最差战绩获得了高顺位选秀权。虽然他们最终抽中榜眼签,然而管理层却用这个宝贵的选秀权选择了中锋詹姆斯·怀斯曼——这一决定后来证明是一次严重失误,让勇士错失了哈利伯顿等天才球员。当时,勇士急需一名强力中锋,怀斯曼被寄予了厚望,然而他最终成为了过去十年里最令人失望的天才之一,也让勇士管理层陷入了尴尬。
怀斯曼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母爱的支持和不懈的努力。作为单亲妈妈,妮娜·厄尔倾尽全力为怀斯曼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篮球训练,她不惜让怀斯曼转学到孟菲斯,自己每天都要早起两小时陪伴他上下学。虽然日复一日的长途跋涉很辛苦,但这段艰难的路程却成为怀斯曼早期奋斗的记忆。怀斯曼的高中生涯堪称传奇,特别是在高三赛季,他场均18.5分、8.2篮板和2.8盖帽,带领球队赢得州冠军;高四时更是以25.8分、14.8篮板和5.5盖帽的惊人数据震惊全国。他被各大篮球学府争相追逐,成为全美排名第三的五星高中生。
怀斯曼的梦想是追随偶像“便士”哈达威的步伐,最终他选择了孟菲斯大学。然而,命运却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在哈达威因违规支付搬家费而被曝光后,NCAA宣布暂停怀斯曼的比赛资格,他也因此提前结束了大学篮球生涯。尽管如此,怀斯曼仅仅打了三场比赛,却凭借场均19.7分、10.7篮板和3次封盖的表现,吸引了NBA球探的注意。他的天赋让勇士的管理层深感兴奋,尤其是在当时急需内线补强的背景下,勇士毫不犹豫地用榜眼签选中了怀斯曼。
初入NBA,怀斯曼的天赋曾让人眼前一亮,但很快他就迎来了新秀墙的撞击。更糟糕的是,他在右膝半月板撕裂的伤病中遭遇了致命打击,这次伤病几乎断送了他的职业生涯。他缺席了2021-2022赛季,回归后的怀斯曼明显失去了之前的灵动性,运动能力下降近30%,他的横移速度和弹跳高度也大幅度下降。在勇士成熟的攻防体系中,怀斯曼的表现完全无法融入。防守端更是成了他最大的软肋,常常出现漏人和失位的问题,他的真实防守正负值极低,防守效果远远低于联盟平均水平。
尽管勇士管理层一直没有放弃他,但随着怀斯曼在场上的低迷表现,球队最终决定将他通过一笔三方交易送往底特律活塞。勇士仅仅得到了来自老鹰的五个次轮选秀权。怀斯曼的悲剧在于,他从小就习惯了作为核心球员,拥有无限开火权,但在NBA这个以团队篮球为主的联盟中,他无法适应角色球员的定位。他既做不好掩护,也打不了无球,甚至连脏活累活都干不好。这让人不禁联想起2015年探花秀贾利尔·奥卡福,同样有着华丽低位技术,却未能适应现代篮球的快速转换与空间需求。伤病的折磨,更让怀斯曼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运动能力,最终陷入了职业生涯的低谷。
在底特律,怀斯曼继续挣扎。不断被下放到发展联盟,频繁的质疑与批评也侵蚀着他的信心。随后,他短暂加盟印第安纳步行者,但命运并未因此对他宽容。开季之战,怀斯曼在没有任何对抗的情况下不幸遭遇了左跟腱撕裂,再次面临漫长的康复期。步行者并未等他恢复,便将他交易至多伦多猛龙,最终猛龙也选择裁员。怀斯曼的NBA旅程至此进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的休止符。
怀斯曼的陨落,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现代NBA残酷生态的缩影。勇士在选秀中冒险选择了这个仅打过三场NCAA比赛的“半成品”,而这种风险早已注定了这场豪赌的失败。天赋固然重要,但技术、心理和战术体系的契合同样至关重要。怀斯曼的运动能力在伤病的打击下迅速消退,而勇士的体系要求他扮演的角色,却超出了他能应对的范围。曾经的天赋,如今成了沉重的负担。
如今,怀斯曼依旧在空旷的训练馆里,一遍又一遍地投篮练习。汗水在地板上滴落,发出清脆的声音。对于一个24岁的球员而言,黄金年龄本应是职业生涯不断上升的时期,但他却已经尝遍了在联盟边缘徘徊的滋味。命运曾经给了他一张通向成功的入场券,但如今,这张通行证已经被撕碎。而当他抬头望向训练馆墙上悬挂的NBA标志时,那个曾经在客厅里奋力扣篮的孩子,似乎与此刻孤独训练的落寞身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