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慕尼黑对斯图加特新星尼克·沃尔特马德的转会追求,演变成了一场充满戏剧性的拉锯战。 这场博弈的高潮出现在斯图加特俱乐部的员工友谊赛上,一支队伍被命名为“4000万分期付款队”,用德式幽默公开调侃拜仁的报价策略。 这一场景迅速引爆社交媒体,也让球迷看清了转会市场的残酷现实:豪门“薅羊毛”的分期套路,在硬气的卖家面前成了笑话。
分期四年引爆嘲讽
7月初,拜仁向斯图加特提交了首份书面报价:4000万欧元基础转会费分四年支付,外加500万欧元浮动奖金。 这份看似总价4500万欧元的提案,被斯图加特高层当场贴上“荒谬可笑”的标签。 让斯图加特不满的是支付方式,每年仅到账1000万欧元,相当于将一笔交易拆成四笔“零钱”。 斯图加特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韦尔勒直言:“我们不会放弃他,除非拜仁拿出非凡行动。 ”
讽刺的是,拜仁随后将报价提升至5000万欧元固定 500万浮动,还增加了10%未来转售分成条款,却仍遭拒绝。 斯图加特方面的回应很明确:6500万欧元是谈判的底线。
保时捷入股 欧冠收入撑腰
斯图加特的强硬立场绝非虚张声势。 2025年保时捷成为俱乐部股东后,注资1亿欧元;加上上赛季欧冠带来的数千万收入,球队财务状况达到十年峰值。 管理层甚至放话:“我们不需要靠卖人活着。 ”
关键的是沃尔特马德的价值定位。 这位23岁、身高1.98米的德国国脚,上赛季33场贡献17球3助攻,被球迷称为“2米梅西”。 斯图加特视其为进攻核心,合同签至2028年,完全掌握主动权。 俱乐部两大股东奔驰和保时捷也公开支持管理层,形成统一战线对抗拜仁。
个人协议已签却难离队
沃尔特马德本人已与拜仁谈妥个人条款,甚至拒绝斯图加特的续约合同。 但斯图加特利用“合同锁”将其牢牢按住,只要报价不达标,宁可强留一名心不在焉的球员。 这种策略风险极大,却也彰显了中小球队对抗豪门的决心。
转会策略遭双重质疑
拜仁的谈判手段引发多方批评。 首份报价被德媒评价为“近乎失礼”,CEO德雷森多次干预谈判的行为,被视为前主席赫内斯的意志延伸,加剧了俱乐部间的紧张。 而拜仁球探对球员的私下接触,进一步激怒了斯图加特,导致后者拒绝面对面会谈,仅通过电话冷处理。
在财务层面,拜仁的分期逻辑也暴露矛盾。 俱乐部一边为沃尔特马德“精打细算”,一边却准备1.5亿欧元预算争夺勒沃库森核心维尔茨,这种差异化管理让斯图加特感到被轻视。
现代转会的双刃剑
分期支付本是豪门平衡财政公平法案(FFP)的常规操作。
但斯图加特的反击揭示新趋势:当卖家拥有资本和球星控制权时,分期套路反而成为嘲讽素材。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话语权争夺。 斯图加特员工将“4000万分期付款”印在球衣上戏耍对手时,他们讽刺的不仅是拜仁,是整个足坛“豪门特权”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