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嘉豪加盟西甲后续!签了三年,先租借西乙,打算长期锻造?
余嘉豪加盟西甲后续!签了三年,先租借西乙,打算长期锻造?
三年合约,先踢“低级别联赛”?这事儿放谁身上都得多想几句。
北京时间8月2日,22岁的 余嘉豪正式签约 西甲毕尔巴鄂男篮,合同长达 三年,但随即被租借至 西乙球队Alega Cantabria。这操作,第一眼看上去像“打发人去练级”的节奏,但事情没那么简单。
先说清楚,Cantabria这队,上赛季 排名西乙第12,输多赢少,整体竞争力不算突出。把余嘉豪送过去的逻辑,表面看是“适应强度”,但更像是“试水+考察”。 西班牙联赛节奏快、对抗强、空间大,这对一个身高臂长、脚步偏慢的内线来说,确实是另一种生态。
但问题来了——余嘉豪现在被放进的,是一个输球概率高、战术执行力偏低的环境。他能不能从这些混乱里打出存在感,这是个关键点。 毕尔巴鄂愿意给三年合约,意味着他们相信他有打出来的可能,但“可能”这词,在职业体育里,从来不值钱,打不出来,一年都嫌长。
再看时间线。 9月26日西乙新赛季开打,他如果打完 亚洲杯就赴西班牙,中间最多磨合一个月。说实话,这叫不上“准备充分”。但也正因为这样,才显得这次租借像个测试窗口—— 用实战去判断他到底值不值得提拔。
这事背后,其实透露出一个信号:西甲俱乐部现在对中国球员的态度变了。
以前是啥?噱头、流量、赞助、试试看。现在这一套行不通了。 能不能打,有没有用,值不值得培养,才是唯一标准。余嘉豪之所以能签三年,核心在于22岁这个年纪—— 够年轻,有潜力,还没被废掉。但被送去西乙打拼,说明他还没达到“直接能用”的程度。
别误会,这不是贬低他。反过来讲,能被西甲俱乐部收编,再给到三年时间,本身就是个起点。只是这个起点,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那种,而是蹲在训练馆里、满身汗味的那个。
现实是残酷的。余嘉豪的 护框、策应、投篮这些能力,已经初具雏形, 但速率问题一直是个短板。在亚洲能顶得住的节奏,到西班牙就不一定能跟上。 身体协调性、转换速度、横移反应,这些在西班牙是基本门槛,不能只是“练”,得“用”出来。
而Cantabria,给了他一个机会。不是光练,是得打。 如果能在比赛中撑起内线,哪怕数据一般,只要存在感够强,毕尔巴鄂就会考虑提前召回。这就是典型的“用表现换位置”。
现在看,这一步棋, 既危险,也聪明。危险在于,如果余嘉豪跟不上节奏,甚至在西乙都打不动,那这三年合约也可能变成“纸上福利”。但聪明在于,西乙的舞台,确实能给他更多球权和调整空间, 比在西甲饮水机边坐冷板凳强一百倍。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 中国男篮内线现在缺人。这不是新闻,是肉眼可见的缺。赵睿伤了,周琦状态起伏,王哲林争议不断……余嘉豪如果真能在三年内完成蜕变,回头再进国家队, 这就是个直接补强。
当然了,前提是他得“变”。不是变得更壮,而是 变得更快、更准、更会打。欧洲的篮球,不讲虚的,全靠实用。 你能护框,行;你能拉开空间,行;你能换防外线,行。其余的,没人等你慢慢适应。
所以大家别光看“西乙”就失望,也别因为“三年”就安心。这只是一步起跳,跳不上去,那就是原地踏步。
三年不短,但也不长。尤其在职业体育里,机会一闪而过。余嘉豪只有一个方向:打出来,打痛快,打得对方教练都记住他的名字。否则,三年之后,再想翻身,就不是“签一份新合约”的事了——是能不能继续打球的问题。
你怎么看这波操作?留言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