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保级战的形势瞬息万变,仿佛一场复杂的数学考试!长春亚泰目前在积分榜上处于最底层,梅州和青岛海牛如同在泥沼中挣扎,三支球队为仅有的两张保级门票争得不可开交。解决这个难题,似乎比拼球技还要考验脑力。
今年的降级战况比争夺冠军的戏码更为激烈,胜负关系环环相扣,净胜球的计算更是精细到令人捧心,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还得看哪支球队被泰山队灌了几个球——如此离谱的剧本,编剧都未必敢想象。
根本来说,这场保级之争体现的实际上是资源配置的较量。梅州在接下来的三轮内主场作战,似乎看似占据优势,但十轮不胜的尴尬状态暴露了致命弱点:他们的锋线组合年岁已高,整体加起来有35岁,核心球员科索维奇的场均跑动已跌破万米。而相较之下,青岛海牛刚刚引入的28岁巴西前锋卡约,无疑让梅州的“保守足球”在关键阶段显得步履维艰。
更为讽刺的是长春亚泰,上半年他们在主场的胜率高达62%,却因将主力中卫出售后迅速崩盘,变成了送分的\"童子军\"。球队管理层试图一方面保级,另一方面又想套现的策略,宛如考前熬夜玩游戏的学生,完全是在给自己挖坑。
看似“菜鸟互啄”的局面,其实暴露出联赛机制的深层次问题。与日本J联赛连续三年末轮保级队集体逆袭的奇迹相比,中超的保级战常常显现出一种放任自流的颓废气氛。金元足球的后遗症使得中小俱乐部的青训遭到重创,今年的三支保级球队在U23联赛中的球员出场总时长,甚至还不及一家武汉三镇球队的总和。
这种急功近利的发展策略,使得保级队在关键时刻缺乏可供替换的年轻力量,只能依赖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将奋力拼搏。保级专家们都知晓,最后的十轮比赛需观察“赛程含氧量”。虽然青岛海牛号称拥有六个主场,但其中竟有四场对阵争冠的泰山和海港,如同让学渣去做高考压轴题。
反倒是长春亚泰在最后四轮中,面临的对手大多为无欲无求的中游球队,但以他们最近主场输给副班长的状态来看,犹如饥饿的汉子却找不到筷子,而看着满桌的美食。
梅州客家则显得愈加魔幻,虽然握有与青岛的胜负关系优势,却非要拖至最后一轮进行决战,这种拖延病在职场早已多次被开除。现如今,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三队同分的可能性。
根据中超规则,首要比拼的是彼此之间的战绩,然而这三支球队在交锋中形成了一个闭环:梅州战胜青岛,青岛击败长春,长春再胜梅州。这时,我们得拿预备队的表现来看局势,然而三队的青训梯队在U21联赛中却都集体垫底。
保级奇迹发展到这个地步,不妨建议下次足协直接安排一场斗地主比赛决胜,因为至少这样还能带来些观众的收视率。